Cell Discovery和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复旦大学王鹏飞团队详细评估新冠疫苗接种和突破感染者血清对奥密克戎最新突变毒株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2-10-14浏览次数:2673

当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已在全世界大范围流行,于202111月首次在博茨瓦纳和南非发现,它很快取代了Delta变种成为全球主要变种。随着Omicron变种的持续突变进化,许多新的Omicron亚系已被报道可逃避疫苗免疫和病毒感染诱导的中和抗体,王鹏飞团队之前已经报道过Omicron BA.1BA.1.1BA.2BA.3的免疫逃逸(Wang X. et al.,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22; Ai J. et al., Cell Host & Microbe. 2022)。但是一些新的毒株持续出现,如BA.2.12.1, BA.4BA.5,以及最近的 BA.2.75等。新冠病毒复杂又高频的突变对当前COVID-19疫苗和抗体疗法的效果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但目前还缺乏疫苗加强针接种或突破感染血清对所有新出现的Omicron亚系的中和能力的全面评估。

20221013日,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王鹏飞/张文宏/胡子欣和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许琛琦团队题为:Neutralization of Omicron BA.4/BA.5 and BA.2.75 by booster vaccination or BA.2 breakthrough infection sera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基于GISAID的数据库构建了从202211日流行至今的主要突变株包括B.1.617.2BA.1BA.2BA.3BA.2.3.1BA.2.10.1BA.2.12.1BA.2.13BA.2.75BA.4/BA.5,覆盖了目前所有突变株的91%以上。

研究评估了接种了国产灭活疫苗(BBIBP-CorV)或重组蛋白疫苗(ZF2001)加强针以及新冠病毒Omicron BA.2的突破感染者血清对Omicron最新突变株的中和敏感性。研究发现尽管BA.2.75在其刺突蛋白积累了最多数量的突变,但是BA.4/5在同源和异源加强组中都显示出最强的血清逃逸特性。在三针接种者中,异源加强组对WTDelta变种的中和效价均高于同源加强组。与同源和异源疫苗加强组相比,BA.2突破感染显著增加了中和抗体滴度,且对奥密克戎BA.2及其衍生变种和BA.4/5均保持较高的中和活性。

复旦大学王勋、华山医院艾静文、复旦大学李项南、赵晓宇,华山医院吴晶、张昊澄以及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何星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及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王鹏飞、张文宏,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许琛琦以及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胡子欣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此前2022722日,王鹏飞团队还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发表了题为Neutralization of distinct Omicron sublineages by longitudinal vaccination sera的研究论文,纵向监测了国产疫苗免疫血清对不同Omicron变种的有效性。这些血清分别来自接种了BBIBP-CorV或者ZF2001疫苗作为加强针的个体在加强接种前以及接种后的第14天,28天,90天,180天。研究者观察到加强针接种后对不同奥密克戎突变株的中和效价都有显著的提升,中和效价在接种后第14天或者28天达到最高点,随后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不同变种的衰减速率总体相似。奥密克戎变种的中和效价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和德尔塔变种,其中BA.4/5展现出最强的中和逃逸。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发现对野生型、德尔塔变种和Omicron亚种,疫苗加强接种后第180天的中和效价均显著高于加强针接种前的中和效价,进一步说明了疫苗加强针接种的重要性。复旦大学王勋、赵晓宇、崔雨晨、乔芮和李明慧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及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王鹏飞为论文的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