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首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创业实战班”圆满结业:聚焦创新突围与资本赋能

发布时间:2025-05-12浏览次数:10

‌ 近期,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5年,复旦大学将在建校120周年之际,迎来一场被称为“教育教学3.0版”的重大改革。过去,复旦大学的理工科主要聚焦于“从01”的基础研究,而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将理工科拓展至“从010”,即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过程。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举措之一,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24年推出国内首个由理工科院系举办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创业实战班”。


      2025419-20日,复旦大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创业实战班(首期)迎来了结业盛典。本次活动以“模拟投决会”“产业高峰论坛”“结业典礼”三大模块为核心,吸引了近百名学员、科学家、产业领袖及投资界代表参与,共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变革机遇。

 ‌模拟投决会:实战锤炼创业思维‌

结业前夕,创业实战班6个小组以团队路演形式展开模拟投决会。项目涵盖AIDD驱动的宠物药、免疫疗法、基底膜创新材料、脑机接口医疗应用等前沿领域,由投资机构代表及产业专家现场点评,从技术壁垒、市场潜力、商业模式等维度综合评估。这场“真枪实弹”的演练,不仅检验了学员的创业逻辑,更推动了创新创业项目与产业资本的深度对话。

 ‌产业高峰论坛:洞见变革时代的创新突围‌

作为结业活动的重头戏,以“产业变革下的创新突围与资本逻辑”为主题的产业高峰论坛汇聚政、产、学、研多方领袖。论坛由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生命科学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忠主持。实战班指导单位、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刘厚佳在致辞中强调:“上海正加速建设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高地,需要更多兼具科学洞察与商业智慧的复合型人才,复旦的实战班教育模式将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主题分享一:冯建峰——跨学科融合驱动类脑智能革命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以“从蛋白质、脑机接口到类脑智能”为主线,提出“生物机理与人工智能的交叉是下一代技术突破的核心”。他通过解析蛋白质动态模拟与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类脑智能将重塑疾病诊疗范式,而跨学科团队是攻克技术工程化难题的关键”。

 ‌主题分享二:姒亭佑——资本寒冬中的理性投资逻辑

 BC资产管理CEO姒亭佑基于中国医药投资趋势分析,直言“生物医药的创新要回归市场真实需求的本质”。他援引数据指出:“资本更青睐具备在动态中与时代共频的创始人和组织。企业发展与创新的最大障碍不在技术与产品,而是最高决策者与团队无法进步且落后于时代的思想。

 ‌主题分享三:朱化星——技术转化需产业链协同创新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杰出校友代表、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创始人朱化星从自身创业实践出发,强调“中国的生命科学无论科学还是技术都不比欧美差太多,真正的差距在于我们创新的意愿”。他以企业案例阐释:“企业需具备资源差异化竞争的能力,向上游基础研究借力,与下游应用场景紧密联动,通过产业链协同提升技术转化的效率与韧性。”

 ‌圆桌对话:新周期下的创业破局之道
在上海科志康医药科技
CEO张科之的主持下,四位产业领袖展开激辩:

  •  ‌郭秋杉(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合伙人)‌:资本寒冬中,企业应“以数据说话”,通过里程碑验证快速迭代融资策略;

  •  ‌裘霁宛(荃信生物医药董事长)‌:差异化竞争需“从患者需求倒推”,在自身免疫疾病等蓝海领域建立技术护城河;

  •  ‌曹跃琼(吉凯基因董事长)‌:曹跃琼(吉凯基因董事长):创业过程中必须以真实的需求为导向,与核心团队达成真正的共识,然后持续不断建设差异化竞争力,其余的,外环境变化也好,应对各种变故也罢,都只是经营的过程,享受和体验这个过程就好。

  •  ‌张江立(鹍远生物董事长)‌:技术积累最终要实现商业变现,在资本寒冬中,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经得起考验的好企业。

 ‌


结业典礼:致敬成长,共赴未来‌

典礼仪式上,复旦大学为优秀学员及班委颁发证书与奖项。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纲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始终以培养行业变革者为使命,创业者既需要有‘改变行业1%’的坚韧,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智慧。唯有终身学习者,方能成为终身领跑者”。

首期实战班虽已落幕,但其凝聚的创新势能仍在延续。随着复旦大学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产业升级的布局逐步落地,更多兼具科学精神与商业思维的跨界人才,将为中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注入澎湃动力。



复旦大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创业实战班(第二期)热招中,详情请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