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7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摩根士丹利证券红树类群植物保护及科教基金签约捐赠仪式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G209会议室举行。摩根士丹利证券总经理钱菁、首席运营官陈涛、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财务总监朱海珏、首席风险官蒋蓓怡,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章晓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丁澦、副院长聂明、卢宝荣教授等出席签约捐赠仪式,仪式由南蓬副教授主持。
2023年2月17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摩根士丹利证券红树类群植物保护及科教基金签约捐赠仪式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G209会议室举行。摩根士丹利证券总经理钱菁、首席运营官陈涛、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财务总监朱海珏、首席风险官蒋蓓怡,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章晓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丁澦、副院长聂明、卢宝荣教授等出席签约捐赠仪式,仪式由南蓬副教授主持。
仪式由纪念钟扬教授援藏16年、跋涉50万余公里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种子的纪录片《播种未来》开启。随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丁澦从学院历史沿革、学院架构、师资力量、产学研合作、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及生态学科的建设情况,并讲述了“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援藏干部钟扬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基“种子精神”的事迹。丁书记代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摩根士丹利证券为红树类群植物保护及科教事业所作的贡献致以了谢意,表示此次捐赠将极大推动红树类群植物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并期待以此次捐赠为契机,不断推动红树类群植物的保护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期待今后双方不断加强联系,共同努力为更多环保科普及可持续发展工作作出贡献。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丁澦致辞
此后,摩根士丹利证券总经理钱菁进行了致辞,回顾了公司通过画册《钟扬的红树梦》对红树林基地产生浓厚兴趣并与生科院结缘的渊源。钱菁表示,作为摩根士丹利集团在中国的证券经营业务实体,摩根士丹利证券一贯秉持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在聚焦业务的同时致力于回馈社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公司高管在了解红树林在上海的引种和培育过程后深受感动,同时也为钟扬教授下决心为上海建立起海岸卫士林而感佩。公司很荣幸以捐款设立基金的方式,为在上海临港的滩涂湿地筑起红树林这片天然屏障、形成固碳汇碳的植物引擎而贡献一份力量,并期待公益基金能够推动与红树植物相关的科普环保教育基地的建设,由此向广大社会公众——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普及红树类群植物对于吸收碳排放、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摩根士丹利证券总经理钱菁致辞
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双方签署了捐赠协议,章晓野向钱菁颁赠了捐赠铭牌。
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章晓野向摩根士丹利证券总经理钱菁颁赠捐赠铭牌
签约及颁赠环节之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科卢宝荣教授作为学科教师代表发言,卢教授介绍说,在上海引种红树面临诸多挑战,引种项目自2008年起遭遇了种植地规划变更、寒潮、非种植季节搬迁等各种困境,对于团队而言,经费一直是个大问题。在卢教授看来,此次摩根士丹利证券的捐赠与支持是“雪中送炭”——摩根士丹利证券将辛勤经营业务而积累的财富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支持环保科研、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双碳”目标,是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和摩根士丹利“多元共融、回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科卢宝荣教授致辞
仪式接近尾声时,卢教授回忆起钟教授的声音:“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是要从小培养的,现在让他们多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相信在各方的携手努力下,未来几十年几百年,上海临港海岸一片栖息着鱼虫花鸟的美丽红树林,将成为上海这座城市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纪念钟扬教授的纪录片《播种未来》截图
捐赠仪式前后,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嘉宾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生命科学学院谈家桢院士纪念馆和钟扬教授的生平事迹展,并合影留念。
红树林与钟扬教授
红树(Mangrove)指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洋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因这类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单宁,氧化后呈现红色,故称之为红树。
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能有效地削减海浪对海岸的冲刷和侵蚀,被全世界公认为天然的“海岸卫士”。
近年来,上海地区连续遭遇多次罕见的强热带风暴的袭击,给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海岸堤坝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和损失。加强天然的海滩防护林建设是应对海浪侵蚀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寻找和培育适应于上海地区海滩湿地的防护林树种已刻不容缓。
2008年,钟扬教授获批上海市科委“临港地区耐盐木本植物的引种与适应性研究及示范”项目的支持后,团队与上海虹升农业公司合作,开始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红树植物引种探索。从2010年开始陆续从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引种了10种红树植物,在南汇嘴公园租借10亩土地实施红树植物的引种培育。
经过八年的引育培种,桐花树和秋茄已在上海扎根落户,硕果累累。
2017年9月,钟扬教授因故离世,留下未及成林的片片红树。因临港地区的发展,原有临港红树林基地于2016年底进行了搬迁,仅保留了不到百棵的桐花树和秋茄。为了实现钟扬教授的梦想,红树林团队克服困难,继续奋斗。陈浩明、南蓬和经佐琴等老师在学校支持下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项目得到了新城镇政府及港城集团的大力支持,上海艮石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捐赠了项目急需的启动经费,重建的临港红树林育苗基地规模更大,上海虹升农业公司负责具体实施,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于2018年就移栽了第一批红树林树苗。在上海市水务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生态处和新城镇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团队又开展了海堤外的红树引育在自然环境下筛选红树耐寒品种。在钟扬“种子精神”感召下,2021年初上海华锦建设有限公司也加入,开展了堤外引种红树林的尝试。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初,生科院红树林团队从上海水务局成功申请到南汇东滩百余亩滩涂的临时使用许可证,用于红树林耐寒品种引育的科学研究,为未来探索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4月,复旦大学组织了“种子精神代代传”红树种植活动,钟扬教授夫人张晓艳教授亲手将一棵红树种苗交到志愿者手中,并也种下了一棵红树种苗,愿这些树苗能够茁壮成长。
2020年3月,在浦东各级政府的关心下,复旦大学生科院科研团队开始尝试进行滩涂湿地互花米草的控制和红树植物适应性研究,在大堤外的互花米草中引种秋茄和桐花树,旨在保护并修复上海滩涂的湿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