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国际生态学著名期刊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我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佳佳青年研究员的综述论文“Transboundary Frontiers: An Emerging Priority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为理解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加强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框架。
有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通常默认物种在其分布区能自由移动,然而政治边界的存在一直严重威胁着许多跨国境分布的动植物种群。边境地区通常地处偏远,尽管该类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安全性都具有巨大意义,但其受到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关注相对较少,因此,如何维系边境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成为生态学的前沿课题之一。
许多边境地区地形地貌状况复杂、人类活动较少,使得此类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同时也是特有珍稀濒危动物的避难所和新物种发现的热点地区。这些区域通常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也能为建立跨境保护区提供基础。近几十年来,由于国家安全、移民管理(如难民)、流行疾病管理(如非洲猪瘟)等需要,许多国家开始修建围墙围栏(总长度约为全球陆地边境线的19%左右),这些设施建设会造成严重的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对动植物种群、基因多样性和行为进化等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物种灭绝。其次,由于经济发展需要,许多国家开始在边境地区修建贸易公路、铁路等设施,导致对这些区域的干扰急剧增加,加大了物种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风险。再次,部分边境地区执法较弱,非法动植物贸易、偷猎等活动频繁,加剧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率。
图1. 全球边境地区受到保护关注的代表动植物
基于对以上内容的系统阐述,该文章指出目前边境生物多样性格局尚不清楚,需要结合新技术加大生物多样性调查力度(特别是大型兽类之外的其他生物类群)。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需要加大与保护相关的立法和执法强度,加强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力度,并减少一些可避免的设施建设,如不可避免的话,则须考虑设计对生物多样性友好的设施。该研究对全球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刘佳佳为本文第一作者,南方科技大学Luke Gibson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合作者为Ding Li Yong和Chi-Yeung Choi博士。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953472030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