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华东五校生命科学类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交流,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探索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志存高远、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新时代生物学创新人才的道路,2023年3月17-20日,华东五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盟2023年交流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主题为“共建共享、同向同行”。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承办。
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蒋最敏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鑫华教授、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顾问、国家级教学名师乔守怡教授、南京大学校长助理陈建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顾问林志新教授、浙江大学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吴敏教授、厦门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小麟教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林宏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张雪洪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学院长江文正教授,清华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王宏英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王青松教授,厦门大学教学院长李勤喜教授,南京大学教学院长朱景宁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赵忠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与医学出版事业部副主任王莉老师,以及各校实验中心教学同仁约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由四场专题报告和交流讨论组成,专题报告分别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理系系主任刘铁民教授、生态系系主任马志军教授、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大儒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助理薛磊教授主持,交流讨论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孙璘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蒋最敏教授首先代表复旦大学教务处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和教学同仁表示热烈欢迎。蒋处长表示,复旦大学历来重视实验教学的建设和发展,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我校教育部首批建设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曾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科人才,在我校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指出教学、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这次会议,通过与兄弟院校的广泛交流合作,我们能够相互学习、总结并推广先进的经验,推动生命科学实验教学再上新台阶。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鑫华教授介绍了我院本科生教学及人才培养情况,在学院领导下,中心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坚持发展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实验教学,形成了广覆盖、夯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体系,获得多项优秀成绩。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孙璘教授则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角度,介绍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学经验及思考,衷心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促进国内教学同仁的交流与联系,共同推动教学实验的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汪铭教授代表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方向首先进行了报告,从课程开设与人员组成、教学目的与内容、教学特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学科的教学情况,并进一步描述了中科大开设的特色神经生物学实验、诺奖模拟型实验及研究型实验,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引导学生追踪生理学前沿研究。
清华大学的王宏英教授则介绍了清华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建立的“3+1”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基础型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分层次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上海交通大学的张霞研究员则从制定课程目标、整合各校优势设计课程内容、梳理课程大纲三个方面介绍了华东五校微生物实验课程建设的研讨结果,详细讲述了联盟教师是如何精心地进行微生物实验课程设计,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探究未知的科学精神。
南京大学的张冬梅教授从南京大学在《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新探索出发,讲述了华五联盟在生化实验教学过程中从强化基础技能到支持多元发展的教学目标转换,以培养学生“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化学解析”的能力为核心使命,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厦门大学的叶军老师分享了厦门大学面向有意推免的学生所设立的科研训练课程等一系列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措施及所取得的成果,并详细介绍了针对拔尖/强基学生所特设的创新性实验内容。
浙江大学的霍颖异老师则以浙江大学为例,介绍了非生物学专业学生生命科学实践类通识课程的建设经验,并介绍了华东五校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导论类通识实验课程的设置情况,并提出了针对课程改革和建设、“菜单式“改革、教学队伍建设以及扩大受众面等方向的未来发展思路。
北京大学的辛广伟老师系统介绍了北大以果蝇为主要的模式生物所精心设计的遗传学实验体系。从围绕“基因功能研究“开始,到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开放自主;以“一点深入挖掘,多维度拓宽”为模式设计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创新发展的能力。复旦大学的皮妍老师则讲述了华五联盟遗传学实验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并介绍了复旦大学所采用的“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竞赛项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培养模式。
下午的会议首先邀请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王莉老师介绍生物学实验各个学科教材建设的总体现状和发展趋势。王老师首先总结了近年来教材出版模式的创新特点,主要体现在新形态教材、数字课程、富媒体教材等方面,阐述了传统教材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针对实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如何将科学研究方法与理念渗入基础实验教学,以及如何发挥华东五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盟在教材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有力的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赵伟老师介绍了中科大在生物实验安全与防护课程上的建设与探索,采用将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多种特色实验形式互补结合,多种信息化系统一体化应用。中科大将实验安全与防护课程作为生物实验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并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计划,充分体现了高校对实验和实验室安全的高度重视。
全部的大会报告之后,华东五校实验教学中心联盟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张雪洪教授就联盟目前的工作进展进行了总结。张老师高度评价了联盟作为实验课程交流平台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本次会议中各门课程负责学校和领队老师将五校及其他兄弟院校的优秀经验做法进行了很好的综合,为后续各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拓展联盟课程提供了建设经验。
随后,各校老师按照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通识类实验课程六个模块进行了分组自由讨论,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会场气氛热烈。各校老师围绕各自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具体经验、做法、困难与举措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完成后,各个小组的代表教师还进行了总结发言。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次联盟的交流会是今后实验课程联盟工作的新起点,有了这个强大的团队,今后的实验教学改革就有了支持与引导。
最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明老师总结致辞,欢迎各位专家和同仁光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交流,向与会老师表达了诚挚的谢意。陈书记指出,实验教学工作在人才培养,尤其是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位专家今日齐聚一堂,交流学术分享智慧,传递优秀经验,交流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对“共建共享、同向同行”的主题达成共识。相信通过后续的进一步发展,华五联盟能够发挥地缘相近、人员相亲的优势,通过交流促进合作,为我国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3月19日,参会老师继续前往上海崇明东滩,考察复旦大学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长江河口湿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途停歇地,也是许多重要经济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产卵、育幼和觅食场所。复旦大学早在1998年就开始布局长江口湿地,关注并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演替和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形成机理。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复旦大学长江口湿地站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台站也称为我院生态学专业学生的实践类课程的重要基地。参会老师们先在台站所在的鸟类保护区观察了东滩的特有鸟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黑脸琵鹭等,后在台站科研管详细了解了台站的建设过程,在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中的积极作用。
考察结束后,本次实验交流会议圆满结束。与会教师们纷纷表示这次线下的实验课程交流非常有助于他们的课程改革,期待华东五校联盟的工作能够继续深入、不断发展,为提高生物学人才质量发挥持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