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至10日,由第十四届复旦大学风湿免疫国际论坛、第九届国际硬皮病临床与研究协作网会议、第五届“恒健”痛风峰会等系列会议组成的2019年复旦风湿免疫年会顺利召开。
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及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鑫华等分别在会上致开幕辞。来自近10个国家的院校、科研单位、医院等近两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年会,围绕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分享了领域的新进展、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果。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和国际硬皮病临床与研究协作网(InSCAR)主办,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附属儿科医院风湿免疫科、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上海市遗传学会和上海人类学学会协办。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主任王久存担任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孙利担任共同主席。
在3月8日举行的第十四届复旦大学风湿免疫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以“持续性感染与自身免疫”为题介绍了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的相互作用,从新的角度探索和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来自国内外参会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抗体药物、白塞病、大动脉炎、影像及痛风慢病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最新的进展。
3月9日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硬皮病临床与研究协作网 InSCAR会议上,作为亲历者与见证人,复旦大学科研院基地建设与成果管理处处长徐晓创回顾了复旦大学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UTHealth)从共同承担自身免疫病研究项目到共同发起硬皮病临床与研究国际协作网(InSCAR)等近十年来的一系列合作成效;InSCAR主席、UTHealth教授Maureen Mayes讲述了InSCAR的发展历程并作大会报告,从硬皮病临床表型和自身抗体谱的种族差异这一角度,对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和环境诱因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硬皮病这一罕见病,分享了在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此外,为了给广大患者提供便利,会议结束后还举行了硬皮病病友会,来自国际硬皮病临床与研究协作网的专家对从全国各地到场的硬皮病患者进行了问诊答疑,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增强病人及家属治疗的信心。
在3月10日举行的第五届“恒健”痛风峰会上,金力以“人类表型组学--新的研究范式”为题作大会报告,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皇家院士Tony Merriman以 “The genetic and dietary causal exposures in gout”为题作报告。多位从事痛风领域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和青年学者分别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诊治等方面作了精彩发言。
会议期间,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2018年度人物揭晓。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教授Maureen Mayes、John Reveille和Xiaodong Zhou获伯乐奖,深圳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刘冬舟获精英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助理研究员刘庆梅获新秀奖。
据介绍,复旦风湿免疫年会每年举办一次,从2006举办第一届风湿免疫国际论坛至今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多年来,会议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支持,规模也在逐年扩大,2011年起硬皮病临床与研究国际协作网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专题学术会议,2015年起召开首届“恒健”痛风峰会。每年3月份,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共议学科前沿发展。
本届大会是2005年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邹和建等发起成立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以来,首次在复旦大学本部举办复旦风湿免疫年会,由生命科学学院的基础研究人员与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共同组织,通过整合国际优势力量开展跨领域、多学科的交流,彰显了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的密切结合,为提高我国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的科学研究、诊治水平及人才培养,提升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做出积极的贡献,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