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同乐》第二十七期

发布时间:2011-03-07浏览次数:752

一.随笔


校友的话语: 要重视 “钱学森之问”
 
陈永青


    寒假里,春节中,校友聚会,走亲访友。 话语比较集中的除了互问健康、工资补加多少以外,还有一个是:大学要重视 “钱学森之问”。
 
    大家都知道,钱学森是我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德高望重。他在临终前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提出过相当尖锐,相当直率的问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想的人。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媒体中广为流传的 “钱学森之问”。
 
    注意到春节后的《文汇报》连续发表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和专家撰写的专题讨论的文章,谈 “创新障碍在哪里?”我想,这也是对 “钱学森之问”的社会应答。今天我又收到中科院一位校友发来的有关华文媒体的报道:“旅居美国新泽西州的华裔女化学家李XX,涉嫌用重金属铊(Thallium)杀死自己的丈夫王XX被警方逮捕。”
 
    “尤其在北美侨界,都在热议”,议论此事“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两人分别毕业于北大和清华,事业上也均有所成,女方居然用重金属铊来杀死男方,让人费解;其二,重金属铊杀人,这几年已经两度上演,给人很多联想;其三,重金属铊杀人这种现象,本身也极为罕见,极为‘高科技’,故而也就更加受人瞩目。”
 
    热议中又说:“也许,我们的大学,已经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死记硬背,人云亦云上,却忽视了如何教育我们的大学生首先做一个‘堂堂正正、富有爱心’的人。一再发生的铊杀人事件,让我们不能不正视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人文教育的缺失问题,经济大潮、追名逐利大背景之下教育改革更是任重道远!”
 
    我很同意校友话语中大学应该重视“钱学森之问”的讨论。特别要联系各个院系的实际,把讨论引向深入,真正有所收获。让校友欣慰的是,2010年度中国教育新闻人物评选中,我校谷超豪教授入选其中。他是一位始终走在科学最前沿的卓越科学家,他一次次勇攀高峰,诠释着创新的意义。他先后为国家培养了9名院士,84岁的谷老用科研和教学筑起了他的“人生坐标”,用严谨和洒脱展现了他的师者风范,我们要在“钱学森之问”的热议中,期盼复旦出现更多的“谷老”式人才,早日实现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望。
 
二. 老照片
李祖义 63届 供稿
全世界最有智慧的一张照片
 
三. 才艺演示
赵佳媛等 2003届 供稿
瓷刻秀·复旦情
 
四.健康篇
刘慈俊 63届(加拿大 多伦多) 供稿
阻击老年痴呆症的高招
 
五.花卉
邬安珍 68届 供稿
美丽的蝴蝶兰
 
六.音乐
严建孙 70届 供稿
美景和俄罗斯歌曲
 
七.人生哲理
杨连福 69届 (美国纽约) 供稿
朱子家训
 
八.摄影作品
唐仲良 57届 (美国 波士顿) 供稿
2011中文学校春节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