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4日上午,复旦大学2024-2025学年学科周启动仪式暨“生物生态学”学科周开幕式报告在江湾校区生命科学楼F区报告厅顺利举行。此次活动由生命科学学院书记陈浩明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方精云,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文科处处长顾东辉、宣传部副部长陶韡烁、医学宣传部副部长卢晓璐、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颜波、医学科研处副处长孙学会、科研院科长肖晋芬、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罗凌飞、副院长聂明、李博教授和卢宝荣教授及校内师生近150人参会。
会议伊始,宣传部副部长陶韡烁总结了上一学年学科周的实施情况。陶部长指出,复旦大学的学科周是我校“文化校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23年首次统筹全校44个一级学科,过去一年中,29期学科周共开展了354场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多场由知名学者主讲的学术报告以及形式多样的互动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创新,为后续的学科融合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生态学”学科周是复旦大学2024-2025学年学科周活动的第一站。
随后,副校长周磊发表了开幕致辞,指出今年的学科周,将更加突出“融合”趋势,贯彻学校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AI for Science赋能科学创新,深入推动跨学科交流,呈现各个学科建设进展和前沿成果,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本轮学科周的第一个周次,跟上一年一样,依然从“生物生态学”学科周出发,生命科学学院把主题定为“AI时代的生命科学”是顺时而为,抓住了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
建设第一流的学科,是建设“第一个复旦”的基石。学校目前共有20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列全国高校前茅。近年来,学校加快学科融合创新步伐,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强化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的功能,文、社、理、工、医和交叉六大学科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未来力求提升各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
周磊强调,学校致力于培养“干细胞”般的拔尖创新人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以爱国奋斗的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他还对学生,尤其是新生提出了几点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潜力,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在复旦这片学术沃土上汲取营养,实现文化创新。
在启动仪式的最后,校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向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代表赠送了文化校历,象征着新学年学术周活动正式启动。
紧接着,方精云院士做题为“碳达峰、碳中和与碳循环”的学术报告。方院士在其报告中首先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并阐释了中国与全球碳排放的现状和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方院士进一步从碳汇的大小、分布格局以及影响机制等方面,重点介绍了中国陆地碳汇以及全球森林碳收支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环境变化、森林扩张及树种混交等因素对森林碳汇的影响。在报告的最后,方院士强调了中国在碳减排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他指出,中国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调整能源结构以及推进植被恢复等策略,使生态系统碳汇在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积极提问,方院士逐一给予了详细的解答。陈浩明书记与李博教授共同为方院士颁发了讲座纪念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