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策源,健康常驻| 2024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专家交流会 暨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年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4-12-18浏览次数:10

  1214日至15日,2024复旦大学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专家交流会暨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年会在常州科教城举办。活动以“创新策源,健康常驻”为主题,旨在汇聚行业智慧,共谋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领域的发展蓝图。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明,市政协副主席、科教城管委会主任祝正庆,复旦大学常州校友会名誉会长、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何祖大,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方恩医药公司董事长张丹,上海复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企管部侯强,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基地办副主任董玲玲,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大儒教授,副主任罗小金、胡海荣,技术委员会专家朱祯、金坚、林拥军、肖君华、黄青山、中心产业化基地负责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近岸蛋白创始人朱化星以及工程研究中心的PI们出席活动,会议还吸引了常州当地生物医药行业校友近百人参加。

(会场内景)

(技术委员会专家齐聚)

(祝正庆主任致辞)

常州市政协副主席、科教城管委会主任祝正庆在大会开幕致辞时强调常州正积极布局合成生物产业,成立了创新发展专班,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同时,常州已初步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涵盖了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和智慧健康+养老等特色板块。常州科教城作为全市“创新之核”,聚焦合成生物领域,与复旦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建立了全链条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成果平台与服务体系,成功引进多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推动高校院所创新要素向常州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企业集聚。今年,常州科教城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将在常州开展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与创新成果的转化孵化,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促进更多生物医药创新项目在常州孵化落地。

(陈浩明书记致辞)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明在致辞中表示与常州科教城共同揭牌的全球校友会创新成果转化中心,是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将聚焦基因检测、生命大健康、细胞研究、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致力于打造生命科学产业生态链条,辐射带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他强调,创新成果转化中心的建设是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典范,将致力于高水平科技项目的孵化和产业化,助力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构建开放合作的生态系统。

(陈浩明书记、蒋鹏举市长揭牌)

(卢大儒主任、祝正庆主席揭牌)

在随后的揭牌仪式环节,蒋鹏举、陈浩明共同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球校友会创新成果转化中心揭牌,祝正庆与复旦大学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大儒为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分中心揭牌。两个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复旦大学与常州市在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领域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张丹院士报告中)

紧接着张丹院士报告了全球新环境下先进治疗药物研发策略,他表示中国创新药的最大优势是研发阶段临床费用,只要严格按照ICH的标准开展研发,数据质量可靠,按照中国速度,未来在细胞基因治疗CGT领域,以实验室、临床、生产紧密合作模式可以走出CGT快速转化路径;复旦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临床资源优势显著,未来更是大有作为。

(陈凯先院士致辞)

下午,成功召开了基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年度工作会议;会议由副主任胡海荣主持。陈凯先院士带来了热情洋溢,并有着明确前瞻性要求的致辞。凯先院士在致辞中总结了中心过去5年多的工作,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要求:继续围绕健康中国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原创技术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地、交流共享服务交汇地、转化应用的基地、高端人才培养和聚集地以及国际影响力的工程中心的建设目标,不断推动基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他强调此次工程中心在常州设立分中心,也是加快推动中心技术成果产业化转化、服务地方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

(卢大儒主任做工作汇报)

接下来,卢大儒主任向技术委员会专家简要汇报了工程中心在教育部评估以及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的重要进展,重点汇报了代表性成果、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人才及团队建设、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举措、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和思考。中心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取得重大突破,舒易来教授团队主导开展全球首项双耳系统的、病例数最多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证明了AAV耳聋基因治疗药物人体的安全性、有效性,成功恢复聋哑患儿听力、言语和声源定位能力,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鲁伯埙教授团队进一步拓展ATTEC降解技术应用,还开发了靶向降解线粒体技术,为目前无药可医的其他重大疾病如干性老年黄斑病变、神经退行性疾病、唐氏综合症等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新路径;吕红教授团队基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细胞工厂的合成生物智造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成功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罗小金教授团队成功发现一系列调节水稻质量性状的基因,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还在病毒感染新机制研究、细胞基因治疗载体优化、纳米药物、罕见遗传病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药物靶点验证等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中心秉持开放包容的对外交流合作,过去一年中举办多场国际国内的学术技术交流、自主培育6位国家级和上海市级人才;拓展了3个校地、校企交流合作平台,通过非学历教育、云峰基金、跨院系跨背景的产学研医用平台等举措助力成果转化,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中心影响力。

(胡海荣、张科之主持中)

随后的专家学术交流会分别由副主任胡海荣和上海科志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科之主持,中心PI杨青教授、凌晨教授、张经纬青年研究员、罗小金教授分别以《IDO抑制剂中国原创新药研发项目》、《病毒载体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高通量生物表征》、《野生稻有利基因的挖掘与应用》为题,报告了团队在新靶点发现验证以及潜在药物研究、病毒载体和载体佐剂靶向性安全性筛选鉴定以及铁调控基因治疗案例、数字PCR技术优化及智能液滴体系结合实现生物反应体系高通量表征技术开发转化、水稻性状相关基因鉴定设计及生物育种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杨青、凌晨报告中)

(张经纬、罗小金报告中)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中心产业化基地代表、近岸蛋白创始人朱化星朱总带来了题为《生物医药创新机遇与挑战》的报告。

(朱化星报告中)

在报告中,朱总分享了自己在创业以及持续技术迭代创新中在复旦所受教育培养带给他的思考。作为生命健康行业全链条生态圈的上游的企业负责人,最能感受到行业冷暖和行业变化趋势,他在报告中强调AI驱动的生命科学应用研究大爆发时代已经来临,细胞与基因编辑技术、小分子药物、核酸药物、抗体药物与免疫疗法、核药、合成生物、AI赋能等生物医药细分赛道创新关注度持续升温;在宏观政策不断完善下,对中国创新药生态朱总态度乐观,他表示中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创新的能力和意愿已成熟,未来可期。报告中他还分享了惠和生物三特异性抗体CC312最新的临床治疗结果以及近岸蛋白主导的多次跨膜蛋白抗体的设计思路以及潜在应用。

(技术委员会专家、校职能部门领导建言献策)

技术委员会专家林拥军教授、朱祯教授和金坚教授,认真听取了主任报告以及5位中心教授的交流交流报告,畅所欲言,对中心的年度进展以及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林拥军教授对中心取得的进展表示祝贺,他认为部分成果实验室阶段已完成,可以尽快转化,建议中心成立产品转化部以及法务部,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合规转化,另外还提到需要加强合成生物学技术及植物反应器的开拓工作;朱祯教授认为2024年度在成果转化以及生物医药研发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建议进一步加强合成生物学以及AI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赋能;金坚教授表示工程中心作为依托理科院校建设的工程化平台,技术创新转化特色非常明显,他尤其对产业化基地负责人朱化星朱总领导的技术创新工作点赞,并强调中心技术体系已经健全,今后更重要的是重点开发真正有临床需求的项目,敢想敢做;来自学校职能部门的复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企管部侯强老师表达了对中心PI杨青教授坚持20余年专注IDO药物靶点工作的敬意,他也呼吁常州市政府对工程中心落地项目给予资金、场地等政策上实实在在的支持。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引发了中心所有参会师生们的思考,卢大儒主任也一一做了回应和表态,进一步明确了中心今后的工作重点。

(参访单位接待交流场景)

第二天,在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章俊、常州市高新区科技局吴雪强局长、张俊副局长等领导陪同下,中心参会师生们考察了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及其合成生物中试平台、恒泰第一工园生命科技港、常州新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落地常州的平台和科技企业,还参观了常州市两湖创新区规划展示馆,近距离感受到常州政府领导的产业规划布局概貌、务实的招引人才项目态度以及配套设施齐备的创业生态,体验到了与在学校实验室不一样的创新氛围。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展示了中心部分创新项目进展以及转化需求,也为推动常州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9/ 9